目录

汉中洋县城隍庙戏楼,距今已600多年

hackchao教育2024-04-29960
洋县城隍庙(古洋州城隍庙),位于陕西省洋县西大街91号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)后毁。成化年间(1465-1487)增修,同治年间焚毁过半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修复。至今,几经沧桑,大多建筑已不复存在,仅留戏楼一座。后信众重建庙宇,现为道家主庙。 洋县城隍庙据《洋县县志》记载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(1371)。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城隍是宗教文化中普...

洋县城隍庙(古洋州城隍庙),位于陕西省洋县西大街91号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)后毁。成化年间(1465-1487)增修,同治年间焚毁过半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修复。至今,几经沧桑,大多建筑已不复存在,仅留戏楼一座。后信众重建庙宇,现为道家主庙。

洋县城隍庙据《洋县县志》记载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(1371)。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城隍是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,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,是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。

相传有一个能使天旱的怪物,身长二三尺,眼睛长在头顶,行走如风,它在哪里出现,哪里必有干旱。所以人们必须擒而焚之。过去每逢天旱,县城的街庙便会请出城隍捉拿旱魃以求雨,往往多有应验。由于请神颇费事,到民国时便由人装扮城隍,扮城隍者头戴官帽,身穿官袍,脚蹬朝靴,乘坐城隍专用八抬大轿,怀里揣着城隍牌位,队首“肃静”、“廻避”,鸣锣开道,依次有僧、道走场诵经,轿首有带刀护卫和行刑阴兵(由少年装扮),轿后有居士、执事随行,行程路线是城内街巷和城南城北义坛。旱魃是用稻草扎成二三尺长人形,头顶有目,事先用专人藏于城门楼或魁星楼等不易被发觉的地方。然后同执事安排一名胆大的泼皮扮成小鬼满城捉拿旱魃。找到后带到城隍前,先杖责,再焚烧,完毕后城隍回庙。此时往往会有阵雨出现。

注:《左传.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夏,大旱,公欲焚巫尪”。杜预注:“巫尪,女巫也,主祈祷请雨者。或以后尪非巫也,瘠病之人,其面上向。俗谓天哀其病,恐雨入其鼻,故为之旱。是以公欲焚之”。《山海经》:“在求雨之祭中,以女尸饰“旱魃”而暴之、焚之”。

来源:汉中民政

标签洋县

​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rhzw.com/shenghuo/211/5712.html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